top of page

第107期- 真愛分享:伴你行過青春路"到底,我是誰?"


妳是哪裡人?


「妳是哪裡人?」

「我,……不知道!」Nancy每次被問這問題,都答不上來。

因為「妳是哪裡人?」到底要怎麼算呢?Nancy有記憶時已離開了出生地,幾經遷徙,到上學時,生活在一個既不是父母家鄉、也不是自己家鄉的地方。等又回到出生地幾年後,她的語言、文化、個性,已是一個難以界定的混合體。


不過一個人的文化淵源確實對人生有長遠影響。2018年電影《瘋狂亞洲富豪》就掀起了海外亞裔對身分認同的熱議。「我是誰」、「我從哪裡來」的掙扎和痛苦,是很多人未曾細想、卻實實在在經歷的。


最近Nancy為做家譜樹,要訪問了解家人和祖輩每個人的姓名和三個最大的特點,結果看似枯燥的工作,成了一場故事饗宴,特別是當聽到未曾謀面的外祖父是怎樣一位不富裕、但慷慨的便利店主,祖母是位善解人意的教育家這些往事,女兒感動的樣子,彷彿她在天地間有根有基了。


成長就像煲一鍋湯

女兒從小慢性子,這可把我這自詡為從容淡定的媽給急壞了。小學第一年暑假作業,愣是拖到假期最後一天還有很多沒做完,後來硬是熬到半夜算是交了差。我以為這個痛苦教訓夠大,二年級一定會改觀,結果第二個暑假又是拖到最後一天。如此「堅持」許多年,以致於我自問:「孩子是我生的,性格卻這麼不一樣,也許我真該向她學學,更從容一點?」在給自由和不放心之間掙扎許久,「快一點!」成了我對女兒講話的口頭禪,因為太常說了,倒把我變成了急脾氣。


但孩子的成長很奇妙,往往出其不意。這位從不著急的小女孩有一天開始做計畫了,越來越多時候能在期限之前從容完成,還被同學推選成好多項目的組長。過去女兒自認為是個磨蹭、不成事的人,現在可喜歡擔當了呢!看來喊了好多年「快一點」,日積月累下來還是有效果的。


品格的改變真像煲一鍋好湯,湯頭、火候、時間都很重要,對自己的認識就像煲湯過程中不斷嘗味道,一次次會不一樣,雖漸入佳境,但還是同一鍋湯。過程中廚師的用心調理和耐心守候當然必不可少。


說到煲湯,不得不說說女兒興趣的變化。我看她小時候愛扭來扭去地跳舞,就送她去上舞蹈班。上了不到一年她就怯生生地來找我:「不上了行嗎?下腰時被老師踩得好疼啊!」依我本性,不會輕易放棄的。但想到女兒還小,還在摸索自己的趣向,加上心疼孩子的骨頭,就允許她中輟了。


接著學美術,因為凡是美的事物女兒都喜歡,所以選這個才藝應該不錯。七年學下來,她越發喜歡了。這個訓練使她可以美化平常生活中許多普通的東西。從食物擺盤、禮物包裝、手工賀卡、到床頭的擺設……。女兒精益求精到一個地步,讓我擔心她會被完美主義累倒,但也真心欽佩她如此善於欣賞生活。


這和煲湯有何關係?因為女兒後來又愛上了烹飪!這次是愛得無可救藥了。會做美食的人就知道那會花多少時間!所以那天上完美術課後,女兒說:「媽,我想停掉美術課了。」我只驚訝了一小會兒,就答應了,但還是想問問為甚麼。女兒說:「我還是很喜歡藝術啊,可我那兩把刷子比許多人差遠了,作品基本只有我自己欣賞,也不能當飯吃。可是烹飪不同,我做出好吃的東西,馬上就可以招待人,每次看到大家吃得那麼高興,是我最開心的時候!」

從小到大摸索自己的興趣所在,現在快成年了,發現興趣用在祝福別人上,自己才最幸福。這個領悟,很值啊!


我終於理解女兒為何能夠那麼如飢似渴地自學廚藝(是最時新的學法喔―跟隨眾多美食和健康生活博主)。為製作美食而熬夜,小小年紀腰都站疼了,也不省掉任何一個講究的步驟。因為美食的品質是招牌,烹飪就是藝術創作,女兒接受多年的美術訓練,現在全在廚房裡厚積薄發了。可烹飪也是體力活,有時我都心疼她,可不可以不要那麼累?可她要的,就是親朋們吃到嘴裡時滿足的笑容。


默想:我是誰?

這讓我聯想到女兒15歲時做了一本《我是誰》的剪貼簿,沈甸甸的,有故事,有曲折的生命軌跡線,用「最喜歡的20件事」和「最難接受的十件事」整理自己的喜好和軟弱,最可愛的是一張「人生想達成的目標清單」,20條裡有13條都與人際關係,包括「希望我作奶奶後,兒孫們經常來看我!」,和「人生每個階段總有至少三個真朋友」。

我很羨慕女兒列出這樣的目標,如果是我,目標大概會冠冕堂皇、一本正經吧?年少時我從未去想過「我是誰」,今天看到女兒這樣認真地生活、認真地長大,感恩她的內在生命比我當年廣闊深邃得多!


認識自己,包括認識自己的軟弱

女兒一直有個軟肋,就是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當然這使她從小人緣好,但青少年期自我意識更清楚了,因此痛苦也越來越多。有時是她的承諾多過能力,有時是碰到過度依賴、甚或情緒勒索的人,而她還沒學會說「這次我幫不了妳」。


有一陣女兒學做紙雕,第一件作品成功了,直接拿去送同學。其他同學看見了都要,女兒一被捧場,高興還來不及,就接了三個活兒回來。那時正好功課重,一個紙雕要花六到八個小時,彎腰低頭一點點刻呀、粘呀,簡直是微雕!前兩個作品送給同學後當然喜歡,但她做第三個時已經累得快要趴下,哭都來不及。但她絕不食言,硬咬著牙做完,之後幾年都沒再碰紙雕。


其實這也是我的軟肋,只是治得差不多了。為了幫女兒,我重新買書學習,也藉著日常生活種種處境跟她聊,幫她看到自己內心真正的難處或懼怕,也慢慢教她具體的語言來面對各種人情世故。從自己的軟弱區走出來是很難的。當我看到女兒把「不用維持完美的自我形象,學會在需要時說『不』」這項放進了「人生想達成的目標清單」裡,我暗自為她點讚,雖知這絕不會是一夕之功。


看重甚麼呢?天賦用出去!

女兒一直自覺或不自覺地思考著「我是誰」,我也在觀察,幫助她認識自己。我發現了女兒從小就能關愛別人的特點,就為她指認出來:「妳才兩歲時,咱們一家人圍坐床上聊天,哥哥(四歲)睡著了,妳會仔仔細細地把哥哥的被子掖好,我還記得妳當時認真的眼神和老練的動作呢!上小學時,出門前妳都會幫哥哥收拾書包。到現在,妳在朋友圈中也總是那個被別人靠在肩上的角色吧!」「也是,我的好朋友都喜歡跟我講心裡話。」「因為妳不會洩密啊,也不會在朋友難過的時候說『這算甚麼!』、或者『都怪妳自己!』這種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嘛!」


我追問:「妳帶給別人好處時很開心,更多是因為別人會更喜歡妳呢?還是因為別人真的因此受益了?」


Nancy沈默了一下,大概是在思考,以前她恐怕沒想過這問題。然後她說:「應該兩者都有吧,不過仔細想想,後者多一些。……其實原來前者居多,那時我很在乎別人怎麼看我。」


「是甚麼改變了妳呢?」


「討人喜歡,總有做不到的時候,還會受傷害。現在我真的明白,我是上帝的孩子,不管做得夠不夠好,上帝永遠接納最真實的我。我是祂親手造的,祂當然看我寶貝極了!就像親手用心烘出一爐軟歐麵包,看著就喜歡,輕輕捏一下,質地鬆軟―滿意!聞一下,香氣撲鼻―太喜歡了!這麼好的麵包,當然想給更多人享用!我自己不需要吃那麼多啊!」


我這經常吃到女兒做的軟歐包的媽咪趁機問:「妳這天賦要怎麼用,才不負天父的心意呢?還記得妳前些年愛畫畫的時候,整天說要作個上帝喜悅的設計師!」


「嗯……設計師的範圍可以很廣啊!我將來要做的事應該還是會和設計有關係,但一定要與人有關係!」


這 讓 我 想 起 , 她 的《我是誰》剪貼簿第一頁的照片,竟然不是獨照,而是與好友的合影。


《我從哪裡來……》 (Nancy13 歲詩作,媽咪譯)


我從納尼亞王國來 來自阿斯蘭的國度 在那國度裡, 銀波海面上漂滿了白色的百合花 羊怪住在有路燈柱的森林中


我從拔絲蘋果裡來 從餃子和八寶甜飯中來 新年除夕的餐桌 環繞在家人朗朗的笑聲中 大家一起倒計時,等待午夜的到來


我從夏天來 從填滿了兒時記憶的綠豆、 紅豆棒冰裡來 紅蜻蜓從閃亮的湖面上掠過


我從姥爺的舊腳踏車上來 還記得他怎麼教我學騎車 摔倒,又爬起來


我從姥姥的老花眼鏡來 她常常坐在沙發上 翻看家庭影集裡 我兒時的照片


我從教會來 從飄蕩著《平安夜》歌聲 令人激動的聖誕紀念會上來 從復活節主日的慶祝會上來 從聖經營會 從要背的聖經經文裡來


我來自水、氧氣、鈣 也來自磷、氮、氫


我從藝術裡來 一滴水,混合進顏料 榛子畫刷親吻著畫板


我從地上塵土中來 從媽媽的腹中生出來 是上帝按照祂自己的形象造的 因為 我是上帝的孩子。


(注:「納尼亞」是英國作家魯益師《納尼亞傳奇》中的神奇國度,「阿斯蘭」乃故事中的救世主獅王,羊怪是故事中的人物,燈柱為場景之一。)


《我是誰》剪貼簿最後一頁 (Nancy15 歲散文,媽咪譯)


一步一步,一個人走得很遠。


生命如同一次美好的旅行, 總有更多值得為之駐足或是回首的。


製作這本剪貼簿,我驚訝地發現, 原來有這麼多重要的人 影響過我的生命, 那麼多珍貴的回憶日久彌新。


我曾是小女孩, 現在長大了,成熟了, 向自己提出許多從未想過的問題, 回顧經歷過的重要事件, 和家人聊著我的根……

因為這些, 做這個剪貼簿的過程 變得特別有意義。


我更認識自己了, 更了解我所愛的人了, 還有這個令人驚歎的世界、 和造我的獨一真神。


我是誰?答案繼續形成中。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