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44期- 主題企劃-話題篇:歡樂學習度節慶

♥實務:美食,送禮,立傳統

金風颯爽,傳送來陣陣或濃或 淡的落葉麝香。深吸一口清新冰涼 的空氣,卻暖了心頭。陽光染紅樹 梢,也點亮商店櫥窗的裝飾,喜慶歡 鬧的色調,映襯於來往人群的面頰。

廣告郵件愈來愈多,購物商場 愈來愈擠,行事曆愈來愈密,在異鄉 求學的孩子打電話回來:「爸!媽!機 票訂了,我要回家過節了!」

歲首年終之際,幾個重大節日紛 至沓來。從十月上旬在加拿大慶祝感 恩節,接著是美國的感恩節,進入十 二月,聖誕節、元旦相繼報到,直到 隔年二月東亞賀新春、迎新年。

這一長串的節慶,是像煙花綻 現,霎時聲光絢燦,卻瞬間即逝;亦 或如燭光搖曳,氳黃光影星星點點, 燃放溫馨?

到底該如何在飲宴、購物間尋 得平衡,不致陷溺於商業化,且享受 歡樂氣氛?如何在建立家庭過節傳 統時,不致局限於形式,而能體會節 日真意?


共享美食

專業護士美華公司晚會、親友聚餐、教會愛 筵……,為了慶祝節日,怎能拒絕美 食?只好這麼一路吃下來。

根據統計,在北美從感恩節到 新年期間的大宴小酌,可使每人平 均增加兩磅。這聽起來似乎不是很 大的數字,但若不嚴加控管,日積月 累,幾年下來也頗可觀。況且節慶過 後正值隆冬,戶外運動的機會大大 降低,如何減去增加的這兩磅,可能 成為許多人新年立志的第一要務。

美華心想,資深EQ講師雷洛美女士建議, 與其節後減重,不如事先擬定面對 美食誘惑的對策。

許多餐宴採取自助餐形式,每 道菜看來都色香味俱全,一趟下來, 手上的盤子可以堆得像個小山丘。然 而,這麼多食物,吃不完浪費,硬撐 又食不知味,該怎麼辦?

根據雷洛美的經驗,此時必須 實踐EQ原則:控制衝動、延緩滿足。 先拿生菜蔬果佔據盤子大部分面 積,其餘每樣食物只拿少許。餐後甜 點選用水果,糕點類則與他人分食。 此外,細嚼慢嚥不但能充分品嘗餐 點美味,更不會因吃太快而吃太多。 對於飲料的選擇也需謹慎。酒、汽水 的熱量極高,即使是無熱量的咖啡, 也只能加適量的鮮奶和糖來調味。 親友相聚,觥籌交錯間,往往是 定力大考驗。尤其在長輩「多吃點 兒,再拿點兒,這是我做的菜」的催 促下,又該如何應對?

雷洛美針對此類狀況提供了兩 招:「帶一份回家」,以及「待會兒再 吃」。當然,一定要笑容滿面,語氣 柔和。千萬避免「我需要注意體重」, 「我的血壓高,不應該多吃」等掃興 的回答,使主人尷尬。

若是自家邀宴,掌中饋的主人在 擬訂菜譜前,不妨上網做些研究。目 前美國有線頻道中的「吃食聯網」( www.foodnetwork.com),不僅節目 內容豐富,更有許多新穎食譜,採用 低油脂、低糖的替代食材,一樣做出 口味與健康兼顧的嘉餚。


誠心贈禮

大大小小,包裝精緻的禮物, 在閃爍的聖誕燈光下,如此炫亮。然 而,孩子一直想要的玩具早已被人 搶購一空,少了這件禮物,他一定很 失望。

曾幾何時,聖誕節和禮物劃上 等號。節前一、兩個月,報紙、電視便 一再宣傳「餘下X天購物日」;同事、 朋友間問候:「準備好過節了嗎?」 其實就是說:「禮物買齊了沒?」。

送禮原是表達愛和祝福的舉 動。蓋瑞.巧門(Gary Chapman) 博士在所著暢銷書《愛之語》(The Five Love Languages)中提到,「禮 物是一件你可以拿在手裡,說:『你 看,他想到了我。』或者『她還記得 我』的東西。」

然而,由於花費太多時間、金錢 選購,給自己帶來壓力。接受禮物的 人也因為禮物太多,反而不懂珍惜。 聖誕節前,商場擁擠的現象是必然。 而過了節百貨公司依然人山人海,不 僅為了搶購節後打折品,更有許多是 來退換商品。

雷洛美表示,買禮物一定要有計 畫,準備好名單、預算,以及心態。她的送禮策略是為收禮物的人著想。平時就留意對方的喜好、需要,以關懷和祝福為出發點。這樣一 來,為選購所花費的心思和時間,就 不會成為負擔。多準備兩份小禮放 在車上,在收到意外禮物時能及時回饋,可以減少事後補送的壓力。

對於不需要或不適合的禮物,她建議轉贈。但是動機不在於「清倉」,而是看到別人比自己更需要這份禮物。

在《愛之語》書中,巧門博士 一再強調了解對方的愛的語言。準 備禮物時,不妨複習這五種「愛之語」:肯定的言詞、精心的時刻、接受禮物、服務的行動,以及身體的接觸。

留心聆聽接受禮物對象的語 言,才不會花了時間挑選昂貴的禮物,卻得不到預期中的感謝,才發現「雞同鴨講」,原來對方更看重的是 另一種表達愛的方式。所以,安排兩、三天的小假期,對於重視「精心 時刻」的家人來說,應是更貼心的「 禮物」。

雷洛美回憶,有一年母親節,她事先與先生和孩子們商量,不要為 她準備禮物。只要當天全家一起參與教會午餐服務,盛飯、打菜、清掃 等等,讓別的家庭得到完全的休息。

林麗珊是北美真愛家庭協會副會長蘇文安的夫人,她曾在一年的聖 誕節前,鼓勵孩子們自己拿出部分儲蓄,奉獻給慈善機構。孩子們不但 樂意響應,當奉獻收據寄回時,她驚 喜地發現他們比想像中慷慨。對她 而言,孩子們能實踐分享,的確比收到任何禮物還要高興。



建立傳統

過節的傳統,除了親友餐宴、節慶佈置、互贈禮物,甚至參加教會活 動,還能包括什麼?就算是這些,年年重覆不免流於形式,又怎麼感受其中的意義?

林麗珊和夫婿在感恩節時,幾乎都會與公婆和鄰近的夫家兄弟姊妹在家裡聚餐。吃過飯,每家輪流分 享過去一年所經歷的高峰、低谷,回顧之際,體會並感謝上帝時時的保護。他們的三個孩子會以卡片對父母表達感恩,同樣的,作父母的也向孩 子致謝。藉此,親子間能更珍惜同為 家人的情分。 在蘇家,聖誕節還未來到,禮 物仍需放在聖誕樹下。孩子們總想偷看,時不時就過去摸一摸、搖晃一 下。隨著愈來愈近的聖誕鈴聲,期 待、興奮的情緒,似乎就要按捺不 住。聖誕節前一週,每天早晨的聖經時間,就選讀耶穌降生的故事。

聖誕早晨,全家透過聖經的載 述,彷彿親臨其境,躋身牧羊人中, 一起迎接新生的耶穌。每個人在複 誦熟悉的經文同時,也再次體會聖誕節的意義,就是耶穌要成為上帝與人之間的橋樑,藉由相信耶穌,成為上帝的兒女,得到豐盛的生命。

接下來全家一起拆禮物時,注意力便不再集中於包裝紙盒的大小,件數多少,因為心中明白,上帝已給予最珍貴的禮物。

華人迎接新年前,向來看重除 舊,期盼「一元復始,萬象更新」。林麗珊認為大掃除的傳統不僅適用於 環境,也適用於自己的心靈。因此,除夕那天,家人便花一段時間省思是 否有得罪上帝、得罪別人之處,在禱 告中祈求上帝的赦免,在道歉中請求彼此原諒。

清潔環境也不限於掃除灰塵,林麗珊建議利用這個機會,檢視家 裡是否有不恰當的裝飾、影片影碟、 音樂光碟等。或許親子、夫妻間對「 恰當」的看法不一,但是經過禱告和 溝通,標準漸趨一致。

去年起,蘇家在除夕夜開始一 個新傳統。吃完年夜飯,全家圍坐, 每人手持蠟燭。家長蘇文安先點燃 自己的蠟燭,再點燃太太麗珊的,同 時為她祝福。接著,蘇文安點燃每一 個孩子的蠟燭,且一一為他們祝福。 儀式簡單,涵義深遠,足以讓每個成 員尊重父親的領導地位,並領受上帝 所賜的福氣。


♥叮嚀:創意,誠意,留回憶

過節是非題

  1. 為慶祝節日,大吃大喝無可厚非。 _是_非

  2. 忙碌奔波於購物與宴會間,也是一種過節的氣氛。 _是_非

  3. 節期間就該好好休息,運動也「放 假」,合情合理。 _是_非

  4. 邀請孤單的人來家中一起慶祝節日,會使他們觸景傷情。 _是_非

  5. 現代人過節只是形式,與建立家庭傳統扯不上關係。 _是_非

  6. 節慶期間難免累積信用卡債,只要過後記得還就好。 _是_非

以上問答題的答案,皆為「非」, 才是有品味、有品質的過節。


1. 為慶祝節日,大吃大喝無可厚非。 小叮嚀::的確,享受豐盛美味的嘉餚,更增加過節熱鬧歡樂的氣氛。然而,舉杯下箸前,請先衡量後果,是否願意在過節後花時間力氣來減 重。而已經出現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等病癥的讀者,更需要節制。 林麗珊多年來與夫家、娘家親友歡度佳節的傳統,讓她認為華人注重一同用餐有其因由,節慶期間更是不能忽略。雖說現代人因吃太 多而引起許多文明病,卻也不能因噎 廢食。反倒是利用餐宴的時機,凝聚平時忙碌少聯絡家人,在輕鬆氣氛 下,省思節日意義。 節日餐宴提供輕鬆溫馨的場合,使與會者增進彼此情誼。不妨將 注意力從食物轉移至許久不見的親人,或平時沒有機會交談的同事,聽聽他們的趣事,分享自己的近況。如此一來,餐宴再多,充實的不再是胃 囊,而是感情。 2. 忙碌奔波於購物與宴會間,也是一 種過節的氣氛。 小叮嚀:忙,似乎成了準備過節的代名詞。然而過度的忙碌,往往為原本歡樂慶祝的氣氛帶來壓力。曾任職世界銀行,現為臺灣東華大學教授的經濟學家溫英幹博士認為, 慶祝的重點在明白節日的意義。他建議節日前後應有「安靜」的時間, 自己以及家人一起省思節日的信仰 涵義,回顧上帝所賜的福氣。 素常注意養生之道的劉永齡女士,與夫婿郭淵棐目前擔任本會特約講師。根據她的觀察,許多主人在 宴客前,往往花費許多時間、精力於準備豐盛食物,家裡佈置務求美輪美奐。 她提醒讀者要明白節日宴客的目的與意義。重要的是與客人建立 關係,培養感情。與其在廚房忙進忙出,端出一道接一道的精緻餐點,卻無暇坐下陪客人聊聊,不如先準備好幾道拿手菜餚,與客人邊吃邊談。若是自己家人,餐後收拾亦可分工。畢 竟過節並非為了讓客人留下印象,而 是為了製造美好回憶。 雷洛美主張,上班族要儘可能參加公司舉辦的餐宴,與上司、同事聯絡感情。重要的是先準備、演練和同事間的談話,避免爭議話題,不抱怨公司、不炫耀成就,餐宴之後寫謝卡 給老闆和籌畫人。以EQ高招面對,看似無趣的餐宴不僅是在上司、同事 間留下美好印象的機會,亦可成為歡樂回憶的一部分。 3. 節期間就該好好休息,運動也「放假」,合情合理。 小叮嚀:是的,節慶前後雖有假期,但是往往為了準備過節而忙碌,反而很難保持運動的習慣。加上正值冬季,北美許多地方的天氣已不 適於戶外活動。看來,運動也得冬眠一段時期。 原來一週運動三次,一次一小時,若是無法找出一整段時間,不妨化整為零,每天做三個十分鐘運動。 再加上一點創意,便能把「運動」與「玩樂」結合,成為全家同歡的時刻。例如父母與孩子各提供一片音樂光碟,或是華爾茲,或是嘻哈,相互教學新舞步。若氣候許可,節期休 假時全家一起到公園騎車,或是在社區裡漫步賞燈。 親友團聚時,可考慮近兩年流行的電動玩具Wii,其中包括打網球、保齡球等項目。或許熱量消耗比 不上實際運動,卻是可以多人同享的室內娛樂。 4. 邀請孤單的人來家中一起慶祝節日,會使他們觸景傷情。 小叮嚀: 誠然,節慶常為孤單 的人倍增愁緒。然而,真誠的關懷 往往能溫暖人心。即使對方不願來 家中一起過節,一張貼心的卡片、 一通問候的電話、一段共處的時 光,亦能傳達心意。 雷洛美也建議單身、獨居的讀 者,不妨主動出擊,自己邀請朋友 籌辦聚餐,三、五同伴相偕出遊。 或是為協助貧困家庭組織募 集食物和禮物,前往遊民 收容所、老人安養院擔任 志工。畢竟愛心如同香 水,分灑的人愈多,馨 氣傳播愈遠,持續愈 久。 5. 現代人過節只是形式,與建立家庭傳統扯不上關係。 小叮嚀: 其實建 立過節傳統不僅能更 深刻體會節慶的意義, 也能使成員認同這個家。 「我們家都是這樣過節 的……」,或是「我們每一年 都這麼做」,無形中也建立家 人間緊密的連結。 林麗珊記憶中,從小過節就是 充滿歡樂、熱鬧。與蘇文安組織家 庭後,她也用心思想,如何為家人 製造永久美好的節慶回憶。因此, 林麗珊觀察周圍親友的過節方式,記錄教會裡牧師的教導,再結合信 仰真理,融會而成節日傳統。

她回想幼時舊曆除夕,父母總 在孩子們入睡後,把壓歲錢和幾顆 平時難得吃到的軟糖放在枕頭下。 新年清晨,孩子們總是歡歡喜喜摸 出過年才有的「禮物」。

如今,她也在自己孩子身上繼 續這個傳統。即便孩子年紀漸長, 也不稀罕吃糖,他們仍堅持要她在 過年時,把壓歲錢和糖果放在枕頭下。因為如此甜蜜的「形式」,已成 為她家過年的傳統。

相片說明:全家大小齊心協力,以創意和誠心來建立過節的傳統,乃是為「家庭回憶博物館」增添珍藏的甜蜜行動。(攝影:閻凱毅)


6. 節慶期間難免累積信用卡債,只要過後記得還就好。

小叮嚀::購物時以信用卡付款 的確方便,若不小心控制,累積卡 債。最後付出的利息,可能比原本 物品的價錢高出許多。溫英幹博士 提醒讀者,如果沒有經濟能力,不 要過度仰賴信用卡。過節前擬訂 預算,在佈置、飲食、禮物各類 花費上,列出上限,並且一定 遵守。

林麗珊避免購物誘 惑的妙招,是仔細擬訂 名單。若有可能,可以 選不同的場合才送禮, 免得同一節慶時間、財 力、心力負荷過重。另 外,親手做禮物不僅經 濟實惠,更能傳達對受 禮者的心意。至於孩子 們,她也認為親友準備 的禮物已經夠多了,父母 就不需再送太多。她甚至建 議孩子把部分禮物轉送有需 要的人。孩子在看到對方接受禮 物時的表情,也能體會「施比受更 為有福」的深意。

當然,過節的歡樂往往與花費 的數目無關。與親愛的家人好友相 聚時,創意加上誠意,往往能製造 美好難忘的回憶。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