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的交往
1967年,原隆參加大學的郊遊烤肉,在眾多活潑可愛、落落大方的青春倩女中,他對瑩瑛情有獨鍾,偏偏她對他不來電。他鍥而不捨,積極展開電話攻勢。交談幾次後,她即發覺他看似土氣古板,卻學識淵博,兩人越談越起勁,電話粥一煲就是幾個鐘頭。
心門為君開後,她在電話中為他彈琴;他在左營服兵役時,她每天寫信逗他笑。週末放假時,他坐一整夜的火車晃到臺北,只為了看她、陪她。
交往一年多後,訂婚前,準岳父告訴原隆:「我們的家庭信仰基督,你若要娶瑩瑛,必須也要信基督。」原隆生長於沒有宗教色彩的家庭,既然只要信基督教,就可以娶得美嬌娘 , 何 樂 而 不為?於是順從地參加基地附近教會每週的受洗班,認識了基要真理,才接受洗禮,當時並沒預料這信仰會成為他一生最大的祝福。
艱苦的專業訓練
1971年,原隆退伍後任住院醫師的第一年,他倆結婚了。1973年移民美國,他再次從實習和住院醫師開始接受訓練。
他週間早上六、七點出門,晚上回家吃飯洗澡後,累得倒頭就睡。週末值班更辛苦,從週五一大早出門,到週一晚上才能回到家。
受訓中,他還必須準備考醫師執照和專科執照。考前他曾六個月足不出戶,專心念書。瑩瑛非常體貼支持,把家內外所有事物都處理妥善,讓他沒有後顧之憂。
沒日沒夜的執醫生涯
1978年原隆在紐約加入一婦產科醫師團隊,1983年搬到洛杉磯開業。瑩瑛在家專心教養兩個孩子,直到孩子大些了,才來管理診所。
婦產科醫師和病人的互動比較特殊,因為會觸及病人的隱私部位,常有病人愛上她的婦產科醫師。原隆舉一個例子:曾有一位二十多歲的美國少婦,前後三個孩子都由他接生。一回她到原隆的診所做例行體檢,在檢查室裡一直哭,說她先生常不在家,她期盼能常見到原隆……。他冷靜地向這病人解釋她的情緒問題,沒讓她感到羞愧或尷尬,只維持友善的專業醫病關係。原隆退休時,她還感激地來參加派對。
原隆強調:工作時,他專注於醫療和接生,瑩瑛忙於診所管理,即使夫妻 24小時都在一起,但下班回到家,就該輕鬆享受家庭生活,最好不談診所的事。然而,婦產科醫師需要不分日夜隨叫隨到,他床邊隨時備有開刀房制服,半夜電話一響,他就如離弦之箭「射」向醫院。常常本來計畫週末要帶家人去餐館享受佳餚,或去郊遊,但車還未駛出車庫,電話一響,美好計畫又泡湯了。
少年夫妻老來伴
2008年,體力健康都走下坡之際,原隆、瑩瑛退休了。在教會、基督教機構或公益組織參與服事,都是他們退休生活的重點。十多年來,夫妻參與國際真愛家庭協會的多項事工,聯手寫了《晚風習習木長青》一書,也常把家庭生活的趣事和體悟發表在《真愛》家庭雜誌。
瑩瑛有一個很令原隆讚賞的優點。原隆喜愛運動和戶外活動,有機會就和孩子去滑雪、打網球,而瑩瑛體能方面原本較弱,她卻很願意學習和參與。例如:她小時候曾經溺水,獲救後就一直懼水。退休後,原隆常游泳,瑩瑛就跟著私人教練學習,結果自由式游得比原隆好。瑩瑛喜歡唱歌,原隆就伴隨她參加合唱團,即使五線譜對他如同天書。夫妻倆也一起學習油畫和寫作。
碰碰撞撞攜手向前
曾有一年,他倆很想學國標交際舞,就報名團體舞蹈班,老師看出他們真的很有興趣,就鼓勵他們上私人指導班。別人以為他倆很享受這種優雅浪漫的娛樂,在舞池裡,夫妻卻像兩隻怒髮衝冠的鬥雞,動輒相撞相踩。追根究柢,瑩瑛從小就學鋼琴,很有韻律感,一舉手一投足都能配合音樂節拍。原隆的成長環境卻沒有培養音樂細胞的機會,只會自己隨興數拍子。瑩瑛常歎氣:「當他的舞伴實在辛苦又無奈!」然而,在吵吵鬧鬧中,他們還是共舞了十年,上台表演兩次!
2006年父親過世後,瑩瑛患了憂鬱症,把丈夫當出氣筒,常挑剔責罵,對別人卻得體如常。原隆告訴她:「妳得了憂鬱症,必須看醫師和吃藥。」她拒絕了,反說有病的是他。那老挨罵的四、五年,是他50年婚姻中最痛苦的時期。直到瑩瑛的母親去世,他們全家回臺奔喪,專研心理學的女兒看出瑩瑛的異常,回美國後就帶她去看心身內科醫師。瑩瑛服藥三週,嗜睡三週,血清素恢復正常後,情緒明顯好轉,笑說原隆變得很可愛。他終於鬆了一口氣!
老年夫妻互擔互補
2018年瑩瑛在一次出遊中罹患高山症後,變成另一個人,不言不語不笑,被丈夫罵時不回嘴,似乎對甚麼都不在乎,連孫子看了都著急,催著:「阿嬤,說話呀,說話呀!」原隆馬上放下身段,搖身變成全能的「管家公」,煮早餐、洗碗、洗衣、拖地,鋪床單、採購、帶瑩瑛就醫……,樣樣做得心甘情願,用真愛把這個家支撐起來了。(請享讀本刊113期生動又幽默的〈親愛的,妳變酷了〉。)
經歷一次次的挫折和挑戰後,原隆常勉勵同路人:「夫妻進入老年、健康漸衰之前,最重要的,是兩人的關係要親密穩固。現在我的眼睛不好了,眼瞼會痙攣,她就變成我的眼睛,為我開車看路。她曾嚴重摔傷,右肩旋轉肌撕裂,不能提重物和做粗重的工,我就成了她的手臂。夫妻同行,遲早都會有需要同扛重擔、互補互助的時候。看到不願互擔互補的老年夫妻爭吵不休,我總覺痛心。」
若有機會重來
瑩瑛說:「參與『真愛』這麼多年,耳濡目染下,我們認知了良好溝通的重要性。若有機會重來,我一定儘早與他一同學習溝通。以前我倆意見不同時,第一招是爭論吵架,第二招是拉長臉,兩三天不和對方講話,非講不可的就讓孩子傳話。我非常希望兩人能心對心坦誠溝通,說出自己的委屈和積壓的傷痛,他卻不願談,說事情過去就自然好了。」
對此原隆極為贊同。他憶及多年前一回和在波士頓念大學的兒子講電話,掛斷前,他說:“Son, I love you."。幾分鐘後,兒子緊張地打瑩瑛的手機,問:「爸爸是不是得了絕症?他為甚麼突然說他愛我?」可見他過去因為醫務繁忙,多麼少對兒女說貼心話。他表示,若有機會重來,他會非常重視親子相處的質和量、在兒女成長過程中盡量不缺席。
葛原隆、吳瑩瑛現為真愛董事及長輩事工負責人,原隆笑稱自己退休後由「婦產科」轉為「老人科」。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