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模糊一片
「週一我們做了甚麼?」才過去了幾天,我的記憶卻已一片模糊。
「甚麼?明天又是星期日?」先生一臉驚訝,我無言以對。他上週說過同樣的話,而且上上週、上上上週⋯⋯呃⋯⋯我也記不清有幾週了。
牆上日曆的星期、年月突然失去了意義;疫情中的隔離生活,每天幾乎都一樣,重複著「昨天→今天→明天」。
活動受限,日程簡化,我們每天規律地在電腦桌、餐桌、廚房、臥室中打轉。生活如蝸牛緩行,記不得有甚麼特別事件,可標記一天的腳印;抹去了界線的日子,沈悶地延伸、再延伸......
而在這其間,大家有種「中場暫停」的心態。暫時,畢業典禮取消,家族重聚暫緩,婚禮延遲、簡化,教會轉成線上聚會⋯⋯「等疫情過去後,我們再好好聚聚。」朋友在螢幕另一端無奈地說。
我們在中場等候,等候疫情離去的日子;而在失焦的日曆上,未來是不可捉摸的幻影。
生活轉輪雖然停擺,但日曆仍在翻頁,新聞繼續更新。疫情詭譎、經濟困頓,政治分歧、社會動亂,颶風、地震、火災、爆炸⋯⋯世界瘋狂地翻出一張張出人預料的牌,叫出人心中一波波的懼怕與紛亂。我們好似困在單調的慢車,而時間一恍溜,竟然已經進入新的一年!
「我已經忘了疫情以前是怎樣⋯⋯那才是年初啊?日子過得好快!」兒子說。
「不知道這日子怎麼過的⋯⋯」我也心虛起來。
2020的日曆展開成一座荒謬的迷宮,我日日繞行,沒有方向。
走出存在危機
我必須安靜下來,反思、定位。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Margaret Renkl有篇關於「安靜」的文章。她追憶曾祖母在週間忙於繁瑣家務,摘菜剝豆,編織縫紉,從未有一刻閒暇。然而週日下午,曾祖母總是回到房間,安靜坐在搖椅,聖經攤在膝上。
對工作滿檔、疲於奔命的她而言,週日不是用來休息,而是追趕週間無法完成的事。多年來她常憶起那幕安詳的景象,並回想起聖經中所說:「當守安息日為聖日。」她思索:「暫不論特定日子,有否可能,『安靜』本身就是一項神聖之舉,而每週劃出時間放慢腳步、休息,就是對生命及美好世界的禮讚?」
當我們在家中討論「安靜」的主題時,Z世代的孩子們各有其回應。兒子塞著耳機、眼瞪螢幕,一面打鍵盤,一面丟出一句:「我不可能。」女兒說:「我會忙、忙、忙,然後到了有『存在危機』(existential crisis)時,就不得不停下來思考。」
「存在危機」意味著失焦的人生。網路時代使人瘋狂地填滿日程,疫情的日子在單調中迴旋; 在不知為何而忙的生活中,人們的心靈空虛、自我迷失,存在的意義也模糊了。
安靜的力道
微雨潤過的土地,迎接我的腳步;清新的泥香,沁人心脾。幾個月來,每天早晨,我劃出一段時間到樹林中散步、靜思。
林蔭間,高聳的楓樹向天開展,陽光濾過層層樹葉,映出蔥蔥綠意。徑旁青苔襯著嫩黃、淡紫的野花,松鼠在枯葉中竄跑,蟬鳴、鳥囀此起彼落,與林中風聲,譜出和諧的讚美詩。我沈浸在上帝創造的大自然中。
「安靜」有一股奇妙的力量,能沈澱心思、提昇視角,但它並非浮遊無根,只為了暫時改換環境、調劑生活。安靜的根底在於回歸創造天地的主,並將我們的視野,引向永恒的生命根基。
在安靜中,生活的迷障被揭去;原來,是那些侷限眼前、佔據內心、沉溺自我的慾望,導致無止盡的追逐,以及失焦的人生。
在安靜中,我心靈的眼光得以開啟;大自然的律動,唱出造物主的美好心意。當我仰首聚焦於上帝,在祂裡面,生命意義、方向,以及一切經歷、日程─或忙碌、或單調,都歸回當有的定位。
「你們要安靜,要知道我是上帝」。(詩篇46:10,直譯)
在翻天覆地的紛亂世界、單調模糊的隔離生活中,安靜、回到上帝面前,使我能抓住生命的主軸。日曆可能失焦,人生的方向,卻是清晰篤定。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