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109期- 真愛分享:真愛故事館 " 傷癒愛侶之行俠仗義"


前情提要:為千和佩蓉從MIT畢業後,在眾親友不看好的情況下,22歲就結婚了。婚後烽火漫天,加上原生家庭的干預,兩人對婚姻都感到山窮水盡。一回,情緒的大爆炸把他們逼進婚姻輔導……。


婚後第五年,在夫妻倆各方面都相當穩定時,上帝賜下第一個孩子。某天,一位學弟來拜訪他們,仔細觀察他們的言行、互動後,不禁驚歎:「這……這怎麼可能?……上帝的恩典真是太奇妙了!」


另一階段的抉擇 佩蓉11歲小學畢業後,同九歲和七歲的妹妹被父母送到溫哥華,開始多年無助又無奈的小留學生生涯。她們對遠在臺灣的父母只報喜,不報憂,對自己青春期生理和心理變化,卻茫然無知。


因此,懷第一個孩子時,佩蓉就毅然決然地辭掉待遇優渥的工作,甘心成為全職媽媽。「我要與孩子有親密的關係,不讓他們的人生有缺失的一角。我希望孩子想要找人談心,或尋求成人的意見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爸爸或媽媽。」


八年內他們生了三個兒子,都非常調皮,常使佩蓉覺得很挫敗。一天,她去見一位長者,說自己不適合作母親,想回去上班,做她得心應手的事。那位長者勸她:「不要現在回去上班,免得以後每次看見孩子,妳就想起自己的失敗。……我看過很多人,都是依靠上帝堅持下去,終能在他們最軟弱的地方,做得最有果效。」


一天在聚會裡,講員分享「將你最好的獻給上帝」,佩蓉一邊聽,一邊流淚對上帝說:「我只是個平凡的中年媽媽,沒甚麼專長了,也沒甚麼好東西能獻給祢。」


一個聲音問:「妳剩下甚麼?」「我只有破碎的自己和眼淚。」那聲音安慰她:「把破碎的妳和眼淚給 我 , 我 可 以 把 它 變 成 美 麗 的 東西。」


為了改善與父母的關係,並找機會向他們傳福音,為千、佩蓉一家曾搬回溫哥華兩年。2003年,他們遷到北京,為千任中國微軟亞太研發集團的戰略總監,佩蓉任MIT駐中國總面試官。

她開始在雜誌寫專欄,評論中國現代的文化和教育,也分享她讀過的好書,以及教養三個兒子的理念和經驗,但從不掩飾自己的軟弱、眼淚和掙扎。後來專欄結集出版,本本都是暢銷書,引發許多父母的共鳴和回應。她成了搶手的專訪人物,也藉著博客教導鼓勵無數讀者。

近30年中,即使身處異國他鄉,他倆一直同心同工,帶領婚姻家庭小組、教導婚姻家庭課程、輔導關懷有問題的家庭,也常受邀擔任座談會或研習會講員。現在為千已離開微軟,1/3的時間做企業諮詢,1/3在非營利機構服事,1/3和佩蓉一起授課、寫作。


從衝突學習共贏 「每次衝突發生時,為了打贏這一仗,我們用盡各種邏輯思維,情感越行越遠。把精力都放在說服對方時,常會忘了我們的目標不是誰輸誰贏,而是一起面對問題,達成『共贏』。」為千強調。


「夫妻有衝突時,怒火中燒,就敵友不分。配偶應該是戰友,所面對的問題才是敵人。和戰友對決、讓情緒掌控全局,都是不智之舉。若能彼此常道歉,多互相接納,不需要糾結的事就放手,人生的道路就會走得輕省快活。」佩蓉補充。


第一次婚姻輔導後十多年,他們的婚姻又碰到瓶頸,就找心理醫師做輔導。這醫師曾給他們一個功課:個別把自己對婚姻的願景寫下來。結果,他倆都寫「在婚姻上共贏」。下一週的功課,是「為了達到這願景,你願付出甚麼、犧牲甚麼?」這問題讓他們省思更多―「我」願付甚麼代價,而不是單單要求對方改變、付代價。


佩蓉坦白地說:「在大學時,我倆都把抱負放在信仰方面,要去當宣教士,願意為主活、為主死。祂給我的回答卻是:『好啊,妳可以在家中、在婚姻裡當殉道者。』


我有強烈的競爭傾向,容易把老公當成對手,如果在某事上比他多付出一些,就覺很不公平。因此,對我來說,最難做到的犧牲,就是對付老我、克服自私。在一婚禮上,我聽牧師說:『誰先到十字架下,把老我釘死的,就贏了。』這招對我很管用!」


為千也承認:「年輕氣盛時,我的志向是改變世界,後來才發現,連改變自己都很困難。以前最不喜歡聽的話是:『你是男人,你必須先道歉!』心想:『憑甚麼我必須先道歉!傷害人的應先道歉才對呀!』


一般人常認為先道歉的是甘拜下風的懦弱者。在我們家,先道歉的才算贏家,因為心胸大、風度好,能認知失誤和犯錯是生活的正常過程,不必羞愧,該道歉的就說對不起。這種人能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原生家庭的包袱 「家醜不可外揚」對他們來說,是文化錯誤教導下的謊言。在過去封閉的社會體系裡,沒有外來的輔導和幫助,問題不會自然變好,「災情」只會每況愈下。三十年前,當為千和佩蓉決定要找心理學家來輔導婚姻,家裡的長輩就質問:「你們心理有毛病嗎?精神不正常嗎?為甚麼需要去找婚姻輔導?不怕丟臉啊?」其實,婚姻有問題而找專業輔導,不就像感冒生病找醫師一樣嗎?


為了剖析三代間多年來的牽制和包袱,尋得內在醫治,他們刻意把第一次婚姻輔導的時間延續三年之久。佩蓉語重心長地表示:「探討原生家庭的問題時,我們常很容易責怪父母。但是,每一代的人都背負著上一代傳下來的包袱,都是上一代錯誤觀念的受害者,誠所謂“Hurt people hurt people."(被傷害過的人,勢必成為傷害別人的人)。但我們不能一直讓這『受害者』情結控制我們,必須尋求輔助來斬斷這代代相傳的鎖鏈。


家庭的優先次序需要重新評估和調整。我們的信念是:婚姻家庭第一,孝順父母第二。當男人能切斷自己與父母的臍帶,『離開』父母,與妻子建立另一個家庭,讓她感受到愛、尊重和保護,夫妻就能一起孝順雙方的父母。


當他們的子女長大結婚了,也會傳承父母的好榜樣,以自己的婚姻家庭為第一優先,而非一味以原生家庭的價值觀念為準則,或以為自己必須為父母的喜怒哀樂負責。這樣,我們的子女才能脫離原生家庭的包袱,自由地建立和樂的家庭。」


婚姻,需要一生的承諾和刻意的經營。在婚姻的上半場,在軟弱失敗、自以為是中,為千和佩蓉曾受傷、惱怒、灰心、絕望。然而,他們衷心感謝上帝永不止息的管教和保守,經過一次又一次的修剪、破碎、扶持、教導,他們終於成長茁壯,也願意誠摯地將生命中的體驗和學習,拿出來幫助對婚姻絕望的人。採訪結束時,他倆相視一笑,一起說:「只要願意學習,願意改變,就會有希望!」


延 伸 閱 讀 / 觀 賞

蔣佩蓉力作一覽:《佩蓉的媽媽經(一)》、《佩蓉的媽媽經(二)》、《給孩子一個間隔年》、《豐盈心態養孩子》、《佩蓉教孩子學禮儀》、《佩蓉談商務禮儀與溝通》、《人生休止符》。


蔣佩蓉著作簡介:https://www.simpledelight.life/blank-3

蔣佩蓉的精彩視頻: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