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第12期- 真愛分享:親子加油站 "與孩子玩在一起"


三歲的孩子雙眸中盛滿期盼地說﹕「媽媽﹐妳唸書給我聽﹐好嗎?」另一個幼童以渴望的口氣說﹕「爸爸﹐你陪我玩﹐好嗎?」還有一個才學會講話惹人憐愛地懇求說﹕「奶奶,妳唱歌給我聽,好嗎?」

以上是一則近月來在南加州華語電視頻道上經常出現的公益廣告。此廣告的信息是:孩子出生後的頭五年內,如果家長願意花時間與他們相處,對他們身心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培養好「學慾」

可歎的是,大部份華裔父母一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卻以為拼命安排學科和才藝補習,就表示關心孩子。可惜到後來孩子往往不見得了解和感激父母的苦心、反而以叛逆來回應,以致於親子之間的緊張與衝突與日俱增。

如何讓孩子對學習有好胃口呢?

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對於一片樹葉、一隻小虫、一團泥巴都喜歡摸索研究。但是父母通常的反應是﹕「髒死了﹗趕快丟掉,洗手去﹗」如果孩子把一片樹葉帶進門,父母以驚喜的口吻說﹕「哇,這是甚麼?從那裡撿來的?這片樹葉是哪一種樹長出來的?讓我們一起來上網查查看。」

如此孩子就會受到鼓勵,養成學習的興趣。孩子一旦擁有良好的學習胃口,父母就可以高枕無憂,因為孩子必能自動自發、有始有終地學習。

兒童教育專家哈特與瑞司立博士(Betty Hart and Todd Risley)在他們的:Meaningful Difference一書中指出:孩子學習語言的能力跟父母與子女的互動頻率有直接關係。

另外還有研究顯示,與父母有頻繁和良好互動的孩子,表達和學習的能力都遠超過一天到晚獨自對著電視的孩子。

遊戲有奇效

數年前我在南加州亞凱迪亞小學擔任兒童輔導時,常用遊戲治療(Play Therapy) 的方式進行,如今我將同一套技巧運用到對孩子的一對一EQ教學上。

其實玩耍是一種自我表達的好方法,同時也是非常有效的自我醫治過程。觀察孩童玩耍能了解他們的個性與習慣。玩耍更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情境。

小孩子可以從遊戲和玩玩具的過程中學習到遵守規則,學會語言表達、數字、拼音、顏色、手眼協調、服從指導等。他們更能夠學會公平競爭,學會禮貌,學到與人和平相處,增長人際關係。

孩子的原始語言是玩耍,當他們在家裡沒有學到以語言表達自己的不快樂,生氣,寂寞等情緒時,遊戲治療就成為是協助他們抒發的有力工具。

華人傳統「勤有功,嬉無益」的觀念,使多數移民家長以為只有讀書、補習才不會浪費光陰。其實,父母陪伴孩子玩耍時,能夠發現孩子的興趣和專長。孩子既得到美好的歡樂時光、同時也學會了新的人際互動技巧,克服挑戰,增長信心和釋放壓力。

陪孩子看電視,陪他們玩遊戲,他們做功課時大人也拿本書在旁邊讀。在你陪伴的過程中,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無條件的愛。有了安全感和信賴,溝通就不成問題。

孩子的學習胃口若發展得很好,並且與父母有親密和諧的關係,父母就可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孩子也能聽得進父母的勸導。

陪伴小孩,教導小孩,影響小孩需要極大的熱情與耐心,這是為人父母的挑戰、更是特權!

作者現任南加州聖瑪利諾學區教委,知名EQ講員。她將於8/18~21在本會開「青少年EQ成長班」,並於9/10~10/1開「EQ與人際關係」課程(詳見本期第23頁)。對EQ成長有興趣者,可購閱雷女士新書。

Comments


bottom of page